Introduction to Machine Learning
-
ArXiv URL: http://arxiv.org/abs/2409.02668v2
-
作者: Ethem Alpaydin
机器学习导论
本文是一部综合性的教科书或讲义,旨在介绍机器学习领域的数学基础和核心技术。其内容组织体现了对该领域的系统性分类。
分类体系 本文的结构本身就是一套对机器学习领域的分类体系 (taxonomy)。作者从数学基础出发,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算法和理论,其分类维度主要包括:
- 问题类型:将机器学习任务划分为有监督学习 (supervised learning)、无监督学习 (unsupervised learning) 和生成模型 (generative models)。
- 模型家族:根据算法的内在结构和原理进行分类,如线性模型、核方法、树模型、神经网络、图模型等。
- 理论层面:将算法与支撑其性能的数学理论(如优化、概率论、泛化理论)紧密结合。
下文将遵循原文的章节结构,逐一解析其核心内容。
序言 (Preface)
本部分阐述了本书的定位与目标。机器学习被视为一个跨学科领域,融合了统计学(尤其是非参数统计)、计算机科学(算法设计与实现)和应用数学(线性代数、优化理论)。本书的特点是侧重于该领域的数学和统计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对现有算法深入的理解,使其能够评估算法的前提与局限,并有能力进行扩展和创新。本书面向具有一定数学(线性代草、多元微积分)和统计(概率论)基础的研究生水平读者。
全书的结构安排如下:
- 基础知识:前三章介绍数学符号、矩阵分析和优化理论。
- 监督学习:第四章引入偏差-方差困境,引出第五章的预测基本概念。第六章介绍核方法,第七至十一章详细阐述各类监督学习算法,包括线性方法、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提升方法和神经网络。
- 生成模型:第十三章介绍采样方法和马尔可夫链,开启关于生成模型及相关学习算法的讨论。第十四至十六章讲解图模型,第十七章介绍变分方法,第十九章探讨深度生成技术。
- 无监督学习:第二十至二十二章关注无监督学习,包括聚类、因子分析和流形学习。
- 理论:最后一章探讨泛化界与相关的理论工具。
第1章:通用记号与背景知识
本章旨在统一全书使用的数学符号,并回顾机器学习所需的基础数学知识。
1.1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 集合与函数:定义了函数空间 \(B^A\)、指示函数 \(1_C(x)\) 等。
-
向量:d维欧氏空间 \(R^d\) 中的向量用小写字母 \(x\) 表示,其分量为 \(x^(i)\)。向量范数采用 $$ x \(表示欧氏范数,\) x _p\(表示\)ℓ_p$$ 范数。 -
矩阵:\(m x d\) 实数矩阵的空间记为 \(M_{m,d}(R)\)。算子范数定义为 $$ A _op = max{ Ax : x = 1}\(。\)S_d\(表示对称矩阵空间,\)S_d^+\(和\)S_d^{++}$$ 分别表示半正定和正定矩阵集合。 - 多线性映射:定义了k-线性映射及其范数。
1.2 拓扑学 (Topology)
- 开集与闭集:定义了开球 \(B(x, r)\)、闭球、开集、闭集、内部 \(int(A)\) 和闭包 \(cl(A)\)。
- 紧集:在 \(R^d\) 中,紧集等价于有界闭集。
- 度量空间:定义了度量空间及其距离 \(ρ(x, y)\) 需满足的三个属性(非负性、对称性、三角不等式)。
1.3 微积分 (Calculus)
- 微分:定义了函数的导数 \(∂f\)、偏导数 \(∂_j f(x)\) 和微分 \(df(x)\)。梯度被定义为微分的转置:\(∇f(x) = df(x)^T\)。
- 重要示例:计算了行列式 \(det(A)\) 和矩阵逆 \(A^-1\) 的微分。
-
$$log det(A) \(的微分是\)H ↦ trace(A^{-1}H)$$。 - \(A^-1\) 的微分是 \(dI(A)H = -A^{-1}H A^{-1}\)。
-
- 高阶导数:定义了高阶偏导数和k阶微分 \(d^k f(x)\)。海森矩阵 (Hessian) \(∇^2 f(x)\) 被定义为二阶偏导数组成的对称矩阵。
- 泰勒定理:给出了带有积分余项和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展开式。例如,对于\(f\):
1.4 概率论 (Probability theory)
- 基本假设与记号:随机变量用大写字母 (如 \(X\)),其实现用小写字母 (如 \(x\))。
-
条件概率与期望:回顾了离散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条件概率和条件期望 $$E(Y X)$$ 的定义。条件期望满足两个核心性质: -
$$E(Y X)(ω)\(的值仅依赖于\)X(ω)$$。 -
对于任意合适的函数 \(f\),有 $$E(E(Y X)f(X)) = E(Y f(X))$$。
-
- 测度论概率:为更严谨的讨论,引入了测度论的基本概念。
- 可测空间 (Measurable space) \((S, S)\) 和 测度 (measure) \(µ\)。
- 乘积测度 (Product of measures) \(µ_1 ⊗ µ_2\) 和 Fubini定理。
- Radon-Nikodym定理:阐述了绝对连续的测度 \(ν ≪ µ\) 可以表示为密度函数 \(φ\) 与测度 \(µ\) 的积分形式。
- 条件期望 (一般情况):使用测度论语言给出了条件期望的严格定义,并指出条件期望是 \(Y\) 在由 \(X\) 生成的函数空间中的最优最小二乘近似。
-
条件概率 (一般情况):将条件概率 $$P(Y ∈ A X)\(定义为指示函数\)1_{Y∈A}$$ 的条件期望。
第2章:矩阵分析的一些结论
本章介绍将在后续章节中使用的矩阵分析的关键结果。虽然内容不完整,但其在全书结构中的位置表明了矩阵分析是理解高级机器学习算法的重要数学工具。
第3-23章:核心算法与理论(结构概览)
根据目录,后续章节系统地组织了机器学习的核心内容,其结构本身反映了该领域的分类方法:
A. 监督学习 (Supervised Learning)
这一部分涵盖了用于预测输出的各种模型。
- 第5章:预测:基本概念:建立预测问题的一般框架,介绍贝叶斯预测器、经验风险最小化、偏差与方差。
- 第7章:线性回归:包括最小二乘法、岭回归 (Ridge Regression)、Lasso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回归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for regression)。
- 第8章:线性分类模型:包括逻辑回归 (Logistic regression)、线性判别分析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和支持向量机 (SVMs)。
- 第6章:内积与再生核:介绍核方法 (kernel trick) 的理论基础——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 (Reproducing Kernel Hilbert Space, RKHS)。
- 第9章:最近邻方法:讨论基于实例的学习方法。
- 第10章:基于树的算法:包括决策树、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s)、AdaBoost和梯度提升 (Gradient Boosting)。
- 第11章:神经网络 (Neural Nets):介绍多层感知机、网络架构、训练算法(随机梯度下降)以及神经微分方程 (Neural ODEs) 等现代概念。
B. 生成模型与概率推断 (Generative Models and Probabilistic Inference)
这部分专注于学习数据的内在概率分布。
- 第13章:蒙特卡洛采样:介绍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 (Markov chain Monte-Carlo, MCMC) 等采样方法,如Gibbs采样和Metropolis-Hastings算法。
- 第14-16章:图模型:
- 第14章:马尔可夫随机场 (Markov Random Fields, MRF):讨论无向图模型及其条件独立性。
- 第15章:MRF的概率推断:介绍信念传播 (Belief propagation) 等近似推断算法。
- 第16章:贝叶斯网络 (Bayesian Networks):讨论有向图模型及其d-分离 (d-separation) 等概念。
- 第17章:隐变量与变分方法:引入EM算法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和均值场 (mean-field) 等变分推断技术。
- 第18章:学习图模型:讨论如何从数据中学习图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 第19章:深度生成方法:涵盖现代生成模型,如归一化流 (Normalizing flows)、变分自编码器 (Variational Autoencoders, VAE) 和生成对抗网络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
C. 无监督学习 (Unsupervised Learning)
该部分旨在从未标记数据中发现结构。
- 第20章:聚类 (Clustering):包括层次聚类、K-means、谱聚类 (Spectral clustering) 和贝叶斯聚类。
- 第21章:降维与因子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核PCA、独立成分分析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和非负矩阵分解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NMF)。
- 第22章:数据可视化与流形学习:介绍多维缩放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Isomap、t-SNE和UMAP等方法。
D. 学习理论 (Learning Theory)
- 第23章:泛化界 (Generalization Bounds):深入探讨机器学习模型的泛化能力,内容包括集中不等式、VC维 (VC-dimension)、Rademacher复杂度和PAC-Bayesian界。
未来方向与总结
本文(作为一本教科书)并未在提供的摘录中明确列出“未来方向”章节。然而,通过其全面的内容结构和对现代主题(如深度生成模型、神经ODE)的涵盖,可以推断出作者认为以下领域是持续活跃和重要的:
- 深度学习与传统统计的融合:将神经网络的强大表示能力与概率图模型、变分推断等统计方法的严谨性相结合。
- 生成模型的进展:VAE、GAN、Flow-based模型和扩散模型等仍在快速发展,是模拟复杂数据分布的前沿。
- 理论基础的深化:对深度学习的泛化能力、优化过程的理解仍然是核心理论问题。
总的来说,本文提供了一个以数学和统计为核心视角的机器学习知识框架,从基础理论到前沿算法,构建了一个全面而严谨的分类和学习体系。